当前位置:文思咖 >

历史 >野史秘闻 >

游击队歌是谁写的 是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

游击队歌是谁写的 是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

游击队歌是谁写的,《游击队歌》是一首描述战争年代游击队英勇抗战的歌曲,更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由中国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主要歌颂游击队员的英勇奋战和敢于献身、敢于牺牲的伟大史诗之作。

游击队歌是谁写的 是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

歌曲简介

该歌曲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村八路军办事处。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他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旅歌曲——《游击队歌》,“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由于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我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更接近我军游击战法,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两句与会议的主题还十分贴近,故受到与会的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认为当时部队正需要这样的歌曲。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1938年夏,贺绿汀又将其改编为四部混声合唱曲,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合唱单曲之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赢得了国内外群众的喜爱,这是与其内容的战斗性和音乐形象的鲜明生动、群众性的语言和通俗的形式分不开的。

在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无疑是这首军旅歌曲最形象的阐释。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创作背景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成立演剧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到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音乐家贺绿汀怀着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

1937年冬,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来到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部队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年底,他们到达山西重镇临汾。在城郊的一个八路军办事处(现在临汾尧都区刘村镇),他们与指战员有了更直接的接触,并对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在听取了朱德、任弼时、贺龙等首长的报告,从而,对抗日战争的形势和策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不仅要靠正规战,也要靠运动战、游击战。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贺绿汀对着小小的油灯,将那些零碎、片断的音乐形象一下子缀成一个整体,连词带曲,一气呵成创作出了歌曲《游击队歌》。

1938年1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洪洞高庄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坚持华北抗战的方针。会议期间,贺绿汀指挥演剧一队的全体队员们为与会代表演唱这首《游击队歌》。

由于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更接近红军游击战法,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两句与会议的主题还十分贴近,故受到与会的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认为当时部队正需要这样的歌曲。

于是,这首歌曲便迅速传遍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而传遍全国各抗日战场。1938年夏,贺绿汀又将其改编为四部混声合唱曲,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合唱单曲之一。

抗日战争初期,红军挺进华北、华中,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所谓“游击战争”,即“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首《游击队歌》用歌曲的形式为红军游击战法作了一个形象的注脚。但可惜的是,《游击队歌》的第二段歌词后来未保留。

社会影响

新中国建立以后,《游击队歌》一直在全军中广泛传唱,并多次列入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歌曲,成为红军歌咏活动的必唱曲目。《游击队歌》也曾有其各种改编曲,其中作为军乐曲的《游击队歌》更为动人。

在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无疑是这首军旅歌曲最形象的阐释。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延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时,郑重地提出:“在这里应该挂上一幅《游击队歌》曲谱照片。”由此可见《游击队歌》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游击队歌》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wensika.com/lszhan/yeshi/zwde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