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咖 >

进士的精彩文章

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明朝进士录取率约5%
  • 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明朝进士录取率约5%

  • 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年一度,举国关注。作为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命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火力点。随着阅卷结果的公布,每年都会有一些满分和零分之作出现,就像古代科举放榜一般,那些锦绣文章让人争相传诵,下劣之作让人忍俊不禁。这种以文取士、以策衡才的方式,充分说...
  • 14144
揭秘高中进士究竟可以做什么官?前途如何
  • 揭秘高中进士究竟可以做什么官?前途如何

  • 考中进士,会立马授官吗?这是读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昨天介绍进士录取人数的文章发布后,读者留言评论最多的就是授官问题。有的说古代考中进士后,一做官就是七品县令,相当于县处级干部,起点高。对于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古代中进士很不容易,通常三年一次大比,考中进士的最多30...
  • 11084
悲剧!清朝这个进士因为不知道禁忌错失功名
  • 悲剧!清朝这个进士因为不知道禁忌错失功名

  • 慈禧是大清朝中后期实际的掌权人,如果不是她,清朝晚期不至于如此风雨飘摇,任由列强欺凌。据清朝民间的记载,在慈禧太后执政时期,有个小进士因为在科举的时候,写了两个字,就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前程,一生的功名。话说,在慈禧太后执政的某一年的一次科举中,有个进士在诗中用到了两个字“...
  • 10273
唐宣宗是“高考”狂 常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
  • 唐宣宗是“高考”狂 常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

  •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
  • 14984
古代权贵如何挑女婿?进士游街时抛绣球是一种
  • 古代权贵如何挑女婿?进士游街时抛绣球是一种

  • 现在,剩男剩女成为一个十分显著的社会现象。不过,社会也逐渐与时俱进,开辟了非诚勿扰、婚恋网站等平台,为大龄男女青年提供认识的平台。那么过去,没有网络和电视,怎么办?尤其过去女子婚前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可如何钓个金龟婿?这里有几种办法。话说,过去结亲,程序颇为复杂...
  • 16702
变态皇帝刘继兴 考上进士要先阉割才让做官
  • 变态皇帝刘继兴 考上进士要先阉割才让做官

  • 读书作官历来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各个时代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可是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这样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规定:凡是作官的人都要阉割。这个奇怪的王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南汉位于中国南方,这是一个很荒唐的王朝。老国王刘晟吃丹药丧命之后,新国王刘继...
  • 3061
当魏晋风流遇到明成祖 刘进士何以蹉跎一生
  • 当魏晋风流遇到明成祖 刘进士何以蹉跎一生

  • 人无时无刻不活在禁忌与规范中,就像无处不在的栅栏,把我们圈在自由世界之外。但活得久了,规范与禁忌也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少了它们,也就少了许多打破禁忌的乐趣。比如,曾经有一位朋友开车带我在午夜时分进了故宫的某个小门,只觉得角楼上的兽吻在冬夜的月光下格外清冷,我们来去...
  • 10469
孙中山为何暗杀中国史上第一位进士记者黄远生?
  • 孙中山为何暗杀中国史上第一位进士记者黄远生?

  • 进士这个名头是科举时代的东西。清末的时候进士便没了,清末的时候才有了记者,要出现一个进士记者,就必须在清末至民国这段期间。因为在科举年代,中进士概率极低的缘故,后来做了记者的只有一人,便是黄远生。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记者,与刘少少、徐彬彬并称为“报界三杰”...
  • 20183
三苏之一的苏洵是什么时候考上进士做官的
  • 三苏之一的苏洵是什么时候考上进士做官的

  •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他是著名的文坛巨匠,文章别具一格,笔风独特,深受人们的喜欢。那么苏洵有没有中进士呢?苏洵什么时候中的进士呢?其实,苏洵并没有考中过进士,虽然他参加了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还有他的二哥苏涣都中了进士。所...
  • 27034
唐朝进士中举后做的第一件事 逛长安红灯区
  • 唐朝进士中举后做的第一件事 逛长安红灯区

  • 才、貌、情兼备的妓女,成为众才子追逐的对象,而妓女也要借助与士子的交往增加自己的身价。贵族与平民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开放,大量人口的流动,各国商贾的云集,让唐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长安城坊市规划整齐,制度严密。以贯通南北的朱雀大街为中轴,分东西两区。平康...
  • 30196
中国的第一学霸家族 北宋至清共出76名进士
  • 中国的第一学霸家族 北宋至清共出76名进士

  • 据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这里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千年古村走马塘,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一个经历过千年科举制度的古村,一个崇尚“学而优则仕”的家族,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浮躁,在物是人非社会变迁的破落中,...
  • 25924
左光斗是谁?进士左光斗为何斗不过文盲魏忠贤
  • 左光斗是谁?进士左光斗为何斗不过文盲魏忠贤

  • 左光斗简介左光斗(1575年-1625年),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别名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汉族,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左光斗是明末东林党的重要成员,担任过内阁大臣,也是史可法的老师。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许多努力,却因对抗...
  • 3874
武术宗师叶问家族:北宋时期曾经“一门八进士”
  • 武术宗师叶问家族:北宋时期曾经“一门八进士”

  • 说起叶氏家族,不得不提到一代宗师——叶问,他品格高尚,打击日寇,已成为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叶准、叶正子承父业,也是当代中国一代咏春大师。在叶氏武术世家和其徒弟们的传承下,咏春“种子”已经散布世界。叶姓,在佛山并不算大姓,然而,提起叶氏,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远至北宋丞相叶颙...
  • 10351
宋朝历史上的科举改革 王安石打破常规录进士
  • 宋朝历史上的科举改革 王安石打破常规录进士

  • 古代的科举,是唐宋以来,为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规矩很多。比如,在当时考察举子的时候,要经过三重考核。第一次是设立初考官,考生考完,工作人员会将卷子的名字全部封存起来。然后由初考官观看考生的试卷确定等级。确定完了之后,将名单和全部试卷呈报给复考官,复考官第二次审核全...
  • 5028
宋朝冷门知识大盘点 宋朝神童4岁就能够中进士
  • 宋朝冷门知识大盘点 宋朝神童4岁就能够中进士

  • 1,宋朝有中国历史上唯一封王的宦官,童贯。据说童公公相较于其他公公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他有胡子,创造了中华医学史上的奇迹。(补充一下,据宋史记载,童贯“颐下生须十数”,虽然胡子不多,但是聊以自慰吧。)2,宋真宗在历代皇帝中存在感比较低,但是有首诗可谓妇孺皆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
  • 16243
解缙家一门三进士 为何才华盖世却惨被冻死?
  • 解缙家一门三进士 为何才华盖世却惨被冻死?

  • 解缙“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之称。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名震京城,轰动一时。太祖朱元璋深爱解缙的才华,命其常侍御前,并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明史.解缙传》),意思是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
  • 3786
古代历史上的“非诚勿扰” 唐朝流行抢进士
  • 古代历史上的“非诚勿扰” 唐朝流行抢进士

  • 唐朝时,就在新科进士举行“同年”大会这天,城里权贵家的待嫁美女便倾城出动,涌向曲江寻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诉有权有钱的父母安排去提亲,而且大多是当即举行婚礼。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男女没自主权,一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
  • 12623
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
  • 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

  •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名话说的就是北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字面上意思是苏洵二十七岁了,才开始发奋读书。但是我们一想不对啊,苏轼与苏辙都是苏洵教出来的,苏洵二十八岁时得了儿子苏轼,苏洵才读了一年书,就敢教儿子念书?还教出两个大文学家儿子,这...
  • 26581
凌迟历史 明进士因奸污儿媳与亲妹被剐3600刀
  • 凌迟历史 明进士因奸污儿媳与亲妹被剐3600刀

  • 根据专家考证,凌迟的发明者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南北朝时期,东魏元帅高澄打梁朝,活捉了徐州总督兰钦子京,强迫他做首席厨师,兰钦子京不堪打骂,把高澄杀死。高澄的弟弟高洋把兰钦子京“轻刀脔割”,头颅做成一套精美的酒具。崇祯帝剐了进士3600刀崇祯皇帝剐过两位名流,一位是忠诚报...
  • 15998
揭秘古代的“非诚勿扰” 唐朝流行抢进士
  • 揭秘古代的“非诚勿扰” 唐朝流行抢进士

  • 唐朝时,就在新科进士举行“同年”大会这天,城里权贵家的待嫁美女便倾城出动,涌向曲江寻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诉有权有钱的父母安排去提亲,而且大多是当即举行婚礼。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男女没自主权,一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
  • 8398
揭秘唐代红灯区 文人进士中举后第一想去地方
  • 揭秘唐代红灯区 文人进士中举后第一想去地方

  • 揭秘唐代红灯区:贵族与平民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开放,大量人口的流动,各国商贾的云集,让唐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长安城坊市规划整齐,制度严密。以贯通南北的朱雀大街为中轴,分东西两区。平康坊位于东区第三街(自北向南)第五坊,东邻东市,北与崇仁坊隔春明大道相邻,南邻...
  • 19286
变态的南汉朝廷 考上进士要先阉割才让做官
  • 变态的南汉朝廷 考上进士要先阉割才让做官

  • 读书作官历来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各个时代的统治者也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可是在中国古代,曾经有这样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规定:凡是作官的人都要阉割。这个奇怪的王朝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南汉位于中国南方,这是一个很荒唐的王朝。老国王刘晟吃丹药丧命之后,新国王刘继...
  • 15635
白居易高中进士后 多少年才在长安买到第一套房子
  • 白居易高中进士后 多少年才在长安买到第一套房子

  • 随着北京房市渐入高潮,各路段子群魔乱舞,比如这个揪疼多少人心的段子:如果清华北大毕业都买不起学区房,那买学区房干嘛!渴望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人生的莘莘学子,面对如此残酷无情的段(现)子(实),真是给跪了。其实大可不必。同样的段子,解读的角度不同,意义自然不同。从字面上看...
  • 25401
为何明朝要压制南方进士数量?照顾北方考生
  • 为何明朝要压制南方进士数量?照顾北方考生

  • 从唐宋以降,科举考试对于国家人才的选拔、跨阶层的流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读书人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就能够步入帝国的官僚系统内,掌握到国家的资源,给予乡里或明或暗的支持。因此,科举考试成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备受瞩目的大事,上到中央朝廷、中到地方政府、下到...
  • 17746
最牛进士榜单 李鸿章集团的1847年丁未科
  • 最牛进士榜单 李鸿章集团的1847年丁未科

  • 在一千三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哪一届出的人才最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若论人才产出,哪一届可获史上最牛可能会有分歧,但若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史上最牛无疑是1847年丁未科进士。这一届的进士,是晚清两大政治集团,即曾国藩集团和李鸿章集团的重要骨干力量。其中的最杰出人物,如...
  • 2134